【资料图】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6日讯(记者杨枫 通讯员柳丽)2月6日开学第一天,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科学家走进校园,讲起了“开学第一课”,这也是该校“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新学期的首场活动。由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中国船舶集团第七〇一研究所研究员周巍给孩子们讲述我国航空母舰建造和发展的故事。
科学家周巍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记者杨枫 摄
去年,“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在中山路小学成立,这是全国第一所以黄旭华院士命名的科技教育中心。中心成立后,多次邀请科学家们走进校园,站上讲台,为小学生们科普知识。中心还将开设一系列科技实践教育课程,旨在把黄旭华院士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航母是什么?航母有什么特点?最先进的航母具备一些什么功能?中国航母的发展情况怎样?周巍老师用丰富而珍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述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作用、构造以及运行的知识,并为孩子们解密中国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科学家周巍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记者杨枫 摄
周巍致力水面舰船研制30余年,特别能体会舰船工作者的艰辛。她说,辽宁舰是我国第一艘航母,经过无数科研人员呕心沥血建造而成。“正在建造中的舰船上条件非常恶劣,梯道不全,炎热天气时舱内如同蒸箱,在舱内不到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在进行倾斜试验时,无论是高达40度的夏天,还是零下十几度的寒冬,科研人员们在露天甲板上一工作就是七八个小时。”
整场讲座气氛热烈,激发同学们对航母的兴趣,更点燃他们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梦想。学生李沁俞说,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爸爸每一次舍下小家都是为了顾全大家,今天听了周老师的课,我越发佩服科研人的责任和担当。”李沁俞说。
“一线科学家在小学校园里当起了老师,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国防教育课,也是一堂起航梦想、激励学生们勤奋拼搏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主题教育课。”该校校长胡小红说。
【编辑:邓腊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