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常情况下,这种天气是因为气流挟带起分散的雪粒在近地面运行的多相流,就叫风吹雪,也称风雪流,简称吹雪。
2、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特殊流体,通常会带来比较大的灾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说到风吹雪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源于起动风速和雪的输送。
4、前者说的是使雪粒起动运行的临界风速,它的大小不但和雪的密度、粒径、粘滞系数等有很大关系,而且和太阳辐射、气温、地面粗糙度等外界条件有关。
5、通常情况下,气温从零下23℃升至零下6℃时,1米高处地面雪的起动风速是4米/秒左右。
6、一旦达到起动风速后,气流沿积雪表面呈现为水平与垂直方向的微小涡旋群把雪粒卷起,并以跳跃、滚动、蠕动和悬浮形式在地面或近地气层中运行。
7、这种气流对雪的输送长度由数十米到数百米不等,主要取决于风蚀雪面的状况。
8、风吹雪输送效率和风的速度成函数关系。
9、通常是以0~10厘米这一层雪粒为最多,并且随着高度的变化呈现成层分布的规律。
10、这种风吹雪的现象,对自然积雪有重新分配的作用,它所导致的积雪深度要比自然积雪厚3~10倍。
11、雪粒如果吹过平坦开阔的地面,则风力以摩擦损失为主,能量损失少,雪粒便随风运行并形成各种吹蚀微形态。
12、如果吹过起伏变化大的地面,不但摩擦阻力增大,而且同时形成因地形(物)局部变化,产生的涡旋阻力,使风速急剧减小,致使雪粒大量堆积。
13、最后堆积的形态也是各不相同,例如雪丘、雪舌、雪檐、雪堤、波浪式雪堆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