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收到了71亿的罚款,腾讯的财付通则被罚了30亿 ,这无疑是近期备受关注的重大新闻。
(资料图片)
这两个集团分别是支付宝和微信的股东,它们是中国老百姓每天都离不开的手机软件。 那么为什么它们被罚款呢?为什么罚款金额又不同。
基于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这些处罚决定是由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做出的。我梳理了一下 主要有以下几点 :
支付业务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侵犯个人隐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传统金融业务组合包装,规避金融监管,扩大金融风险; 资本快速无序扩张,破坏公平竞争秩序等 。就金融监管方面的罚款而言,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 涉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中包括误导性的金融营销宣传、未明示还款要求、处理个人信息不符合规定。
其次, 涉及违规参与银行保险机构业务活动 ,包括违规参与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业务,销售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银行理财产品、互联网存款产品等方面的违规行为。
这次罚款金额之所以如此巨大,是因为这两家公司的行为过于过分, 采用了过多的欺诈手段,必须进行严厉惩罚! 同时,这也是对其他人的一种提醒:不要自作聪明,否则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是 支付宝的违规行为更多 。
拿支付宝和银行贷款的不同点举个例子。 支付宝相比银行有很多优势,但其中许多优势都是通过违规手段实现的, 举例来说,支付宝放贷时采取的超高杠杆操作,这在银行看来是违反央行规定的。
银行自己会因为过高的杠杆被罚款,然而支付宝却不会受到这么严格的监管。
不仅如此,银行在审批客户贷款时是非常严格的,这导致客户有可能没有额度可获得贷款。可支付宝却可以向贫困学生提供校园贷,何况支付宝贷款不需要人工,全自动化的操作使得手续费非常低。
这样的操作使的客户并未仔细了解贷款背后的相关规则,这毫无疑问会导致大量的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出现。
并且, 我们也知道银行的软件比较难用,因为银行的安全和合规等问题要求他们的app必须设置多重密码。可支付宝付款甚至不需要密码,这必然增加了资金被盗的风险。
在客户隐私上,支付宝可以用大数据进行广告推广。但银行app不能这么做,银行监管规定,一旦说出售客户信息会,就被追究刑责。
所以说,支付宝在企业贷款方面的普及,使得支付宝的罚款必然更大。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之间就像是打游戏的对手一样,互相较劲 。
金融科技公司的产品是怎么运作的,符不符合规矩,受罚的方向都很明确。咱们来看看蚂蚁集团上市前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金融创新,不是科技创新。所以它被称为科技金融企业。 它找了个挣钱的模式——联合贷款。
蚂蚁有平台和资源,银行有贷款业务,所以它们直接合作,把贷款准确地送到年轻人手里。要知道现在放贷可不容易,尤其是最近几年,利率都降到3%开头,都没人愿意借了。
蚂蚁集团鼎盛时期的利润率问题也值得回顾一下。 蚂蚁只出1%到2%的资金,银行和合作方出98%到99%的资金。 假设贷款利息是8%,利润按照一人一半分,那蚂蚁就能拿到贷款总收益的4%。
利润率最高时能达到200%到300%,比高利贷赚的钱还多。高利贷顶多也就是LPR的4倍,但蚂蚁的利润率可能是它的50倍到60倍, 真是小力气大收益啊。
当然,这个游戏有点像美国次贷危机,关键是要年轻人一直借钱来赚利润。假如后来的年轻人借不了钱了,或者大规模违约了,蚂蚁也不会损失太大,风险主要在联合贷款的其他出资人那里。
至于科技方面呢?还是有一些体现的,比如风控。 蚂蚁有阿里积累的客户消费习惯数据,还有支付宝的客户资产和账单数据 。
还没出事的时候,蚂蚁还和银行合作,让你可以直接在支付宝上买银行的理财产品。
蚂蚁一边赚钱,一边也搞到了大量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贷款准确地推给特定的人群。
但说到底还是金融创新。政策调整后,这种模式的利润率会大幅下降。之后金融体系也做了些调整,要求联合贷款平台自己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
而且按照5比5分成的话,利润率直接降低了15倍到30倍。这样就很难按照之前的利润率来高估值了 ,就算蚂蚁成功上市,也不可能达到当初预期的2万亿估值。
结语:
还得说说金融监管的问题。 执法要有统一的标准。金融创新问题还真不少,但它们总体上改变了我们国家居民的消费习惯 。没有这些平台之前,大家心里都清楚银行的服务水平如何。
民营企业有问题,金融体系内部也有问题,包括股市、债市等投资产品的保护投资者权益问题,以及监管资金挪用问题。对这些问题严惩起来大家也是支持的。
监管最终还是要有效果的,比如提供比民营企业更好的投资理财方向和保护权益。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