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地处闽中,面朝大海,背倚群山,坐拥兴化平原。四通八达的交通,让这片富饶土地自古以来便聚集起人流物流,孕育出发达的商贸业。作为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滨海城市,如今的莆田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传统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发展日新月异。
产业焕新
莆田虽小,这里的人却敢闯敢拼。改革开放后,莆田人拥抱市场大潮,莆商们走南闯北,从小作坊开始,打造出鞋服、黄金珠宝、红木家具等支柱产业、富民产业。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传统民营经济大市,如何在产业结构上“求新”,莆田近年来正在积极探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顾客在莆田双驰鞋业定制工厂测量脚的尺寸
走进莆田双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定制工厂”,顾客在大厅的一台仪器上测量脚型,很快,一份详细的脚型报告生成出来,待挑选好鞋款和鞋面图案,订单信息便立即传到厂房。一个多小时后,这双“专属运动鞋”就从订单变成了成品。
莆田制鞋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总产值超千亿元,从业人员50万人,为全市贡献1/3的税收、1/4的工业产值。莆田市工信局副局长陈俊杰说,越来越多鞋企正在像双驰一样积极转型,拥抱消费端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生产端智能制造,让“老产业”迸发“新动能”。
在位于莆田涵江的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新投入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在运行。据介绍,通过技术改造,如今企业生产1吨啤酒只需要消耗2吨水,比之前大大降低。当地还积极招商,带动包装、纸箱、易拉罐、玻璃瓶、麦芽、物流、集中供热等多个上下游项目落地百威雪津附近,实现产业链集群发展。
与此同时,莆田也在发展新型功能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生命健康等五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加速升级。
在莆田市秀屿区南日岛海上风电场,一座融合了漂浮式风电与渔业养殖的海上平台正在搭建。据了解,南日岛海上风电资源丰富,养殖条件良好,项目竣工后,既能靠风电盈利,也能靠养殖大黄鱼赚钱,实现单位用海效益翻倍。
莆田市海洋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莆田因港设市、依海而兴,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海洋资源丰富。通过发展海洋养殖、海洋交通运输、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等十几个门类的海洋经济,2022年,莆田全市海洋生产总值780亿元左右,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约1/4。
文脉赓续
莆田古称兴化府、兴安,别称莆阳,作为历史上中原先民南迁的重要流入地和中转地,曾被誉为“海滨邹鲁”。这使得莆田地方传统文化极具特色。
莆田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
2019年起,莆田开始保护修缮承载了千年城市文脉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街区内还原了衙后邮局、吴氏民居、彭鹏祠堂、翁氏民居等历史建筑。开街以来,街区游客如织,再现了兴化府城的“乡愁”与繁荣。
近年来,莆田市系统推进老城更新,坚持以人为本、不搞大拆大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涵江区萝苜田历史文化街区,北大、洋尾等一批古色古香的传统村落迎来新生。在莆田,游客得以漫步荔林水乡,徜徉妈祖故里,读懂跨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截至目前,莆田市拥有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妈祖信俗,10个国家级、63个省级、33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近年来,莆田依托春节、元宵、端午等民间重大节日,深入挖掘民俗与非遗的文化内涵,通过一系列活动让群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
莆仙戏流行于莆仙方言区,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去年,莆仙戏《踏伞行》斩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奖——文华奖,千年遗响再添美誉。主演黄艳艳说,文化不能“束之高阁”,只有走进千家万户,才能传承发扬。
凉爽的海风轻拂脸颊,蔚蓝的海面上鸥鸟成群。登上莆田湄洲岛,旅游码头上,纯电动公交车有序搭载乘客前往岛内各个景点。穿梭在绿树成荫的旅游公路上,举目皆是蓝天白云、碧海沙滩。不少冲着妈祖文化来湄洲岛的游客,意外邂逅了美丽海景。
在湄洲岛上经营民宿的林奕飞告诉半月谈记者,这几年,岛上人文自然景点越发丰富,选择住下来体验“慢生活”的游客越来越多。
生态筑城
乘上刚开通的“水上巴士”,穿过木兰溪下游平原密布的水网,绿荫如盖的荔枝林倒映在宽阔的水面,成群的白鹭在茂密的水草丛中悠闲觅食。夏日的溪畔,一派静谧的水乡风光美不胜收。
木兰溪是莆田人民的“母亲河”,当地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告别过去“谈洪色变”的历史创伤,迎来如今“人水和谐”的生态新图景。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史上“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生动实践。
在莆田市整体规划图的地理中心,一片65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心”绿色区域甚是惹眼。木兰溪从这片“生态绿心”中缓缓穿过。这里荔林茂密,河网发达,集中体现了莆田水乡景观特色。坐落于此的多个历史文化名村,延续着莆田千百年来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涵养。
能够在城市化的大潮中留住一块如此大面积的“生态绿心”,离不开莆田干部群众多年来对生态文明的执着追求。
如今,生态发展理念已在莆田处处扎根。2020年,莆田市立法机关通过《莆田市城市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明确了城市建设和“绿心”保护的边界和红线,在“绿心”范围内划定了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引导建设区,让生态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从此有法可依。
“未来,我们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人水和谐,以木兰溪综合治理统揽莆田绿色高质量发展,打造妈祖故里文化名城、山水诗画生态韵城、匠心智造产业新城、通江达海战略港城。”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说。 (记者 陈弘毅 刊于《半月谈》2023年第13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