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从2002年诞生并在中国汽车市场飞速发展,到2017年销量“腰斩”后历经数年萎靡,再到2022年迎来股东双方联合注资60亿元,固本培元,稳步回归,并发布“2025向新计划”,北京现代重新焕发新生,并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全面向电动化、智能化奋楫前行。
过去20年,北京现代有鲜花,有掌声,也有低谷。未来20年,北京现代如何看待及布局中国市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如何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身处智电时代,作为合资企业的北京现代下一步如何规划?带着这些疑问,近日,《中国汽车报》社社长辛宁与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吴周涛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沟通。
访谈主持:《中国汽车报》社社长 辛 宁(左)
(资料图片)
访谈嘉宾:北京现代常任副总经理 吴周涛(右)
现代汽车在中国,为的不止是中国市场,更多是为了未来的国际市场。
辛宁:去年以来,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市场表现突飞猛进,展现出面对未来发展的充足底气,取得瞩目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吴周涛:首先,现代汽车集团郑义宣会长上任之后,非常关注新技术给汽车行业及社会带来的变化。可以看到,现代汽车在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未来空中出行、机器人等领域进行了很多投资。
其次,产品方面,上一任会长郑梦九更关注产品质量,如今扩大到品质不仅要耐用,还要满足消费者需求、应用新技术。过去,现代汽车的产品质量好,但技术上主要是跟着别人走,而现在两方面都在加码。
第三,整个企业走向年轻化。众所周知,日韩企业内部等级制度比较严,而郑义宣会长基本上打破了这一桎梏。他之前一直在美国学习和工作,直到40多岁才真正回到现代汽车集团,用人方面不拘一格。郑义宣会长非常关注前沿技术、社会动态、环保等,提出汽车要以人为本,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造车。
近几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的业绩非常不错,去年销量跃居全球第三,今年上半年至少也是前三,具体数据还有待官方公布,且利润率仅次于丰田。电动汽车方面,除了中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欧美市场表现仅次于特斯拉。可以说,现代汽车集团在全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辛宁:我们注意到,现代汽车集团正在逐渐加大对华投入,现代汽车如何评估中国市场?具体战略布局是怎样的?
吴周涛:在中国,从2002年成立到2016年,北京现代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那时候,产品品质、设计、性价比、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等都是我们的优势。从2017年开始,北京现代遇到了很多问题,导火索当然是中韩关系,但最核心的问题还在于产品本身,在设计、市场定位等方面与市场脱节,尤其是自主品牌起来后,我们并没有大力提升自身品牌形象,而是依然聚焦低端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自主品牌天然具有一些情感、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合资品牌如果还是聚焦这一区间很难做好。
不过,从去年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疫情期间,姜德义董事长与郑义宣会长通过视频方式,商讨北京现代下一步如何调整。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北京现代要发展好,股东双方必须要增资,而增资的方向就是电动化、智能化,双方都要进行大力支持。因此,从去年开始,中韩双方对北京现代进行了增资,双方管理层也进行了大幅调整。我就是去年6月来到北京现代,韩方也一样做了调整。
现在双方合作非常融洽,我讲了一个理论:北京现代在中国就是一条船,而这条船现在遇到问题了,漏水了,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把船修好,在风浪较大的海上稳定航行,还要与别人竞争,这是我们的目标,大家在这个一致的目标下前进。
另外,现代汽车社长张在勋以及北京现代新任总经理吴益均,都曾在欧美工作过,思想比较开放,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变化。我告诉他们,现代汽车在中国,为的不止是中国市场,更多是为了未来的国际市场。下一步,中国的电动汽车,中国的智能化、电动化潮流一定会走向全球,只有在中国做好了,未来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保持竞争力。韩方也赞同这一观点,因此正在努力全方位发力电动化、智能化。
双方股东达成了高度一致。过去合资企业的品牌、产品、技术都是外方的,如今中国市场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领先,北汽也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今后两者可以合作,包括与其他企业也能合作。对此,现代汽车持完全开放态度,我们也在着手做这些事情。北京现代拥有完整的体系、产品、技术、资金、人才,尤其是我们身处北京,相信未来合资企业还是能够起来的。
下一步,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全部都要转型。
辛宁:在整个汽车行业都在加快向电动化转型的当下,您如何看待燃油车和电动车的发展关系和趋势?在这两个领域,北京现代的发展思路是怎样的?
吴周涛:中国市场近几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电动化快速推进,燃油车市场份额只剩2/3。二是升级换代的趋势明显。过去60%的车型售价在10万元左右,而现在15万元以上的车型占到一半,升级换代非常快。北京现代此前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还是以10万元车型为主,而现在,市场上15万元、20万元及以上价格的汽车增速远远高于低端车型。
应该说,合资企业都面临这两个问题。尤其是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中国本土品牌起步快一些。智能化的应用方面,中国的确比国外要领先。不过,北京现代并非做不到,只不过智能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更适用于电动汽车,而我们过去主要是在燃油车上下功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成本和利润。目前,所有的合资企业中,燃油车基本都是赚钱的,而电动汽车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除了特斯拉等个别企业外,现在电动汽车基本上都是亏损的。对于合资企业来说,如何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是比较大的挑战。当然,韩方也意识到,必须发展电动汽车,股东双方在这一点上意见一致。
另外,这几年的疫情对于合资企业不太友好,由于中外交流比较少,韩方没能深刻感知到中国市场的变化。虽然我们说了很多,但只有他们亲自到中国来,才能有亲身体会。上海车展期间,韩国现代组织了多达百人的访问团观展。车展前和车展后,(现代汽车)张在勋社长到访中国,从南到北,把中国所有的新势力品牌都看了一遍,因此他能感受到中国市场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韩方主动求变,中方参与进来,事情的推进就变得容易了。
辛宁:去年下半年开始,北京现代市场表现令人瞩目,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实现触底回升、稳步向好的原因是什么?今后有哪些规划将陆续落地?
吴周涛: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市场“内卷”加剧,市场竞争惨烈,一方面燃油车份额不断下滑,另一方面电动汽车快速增长但没有利润,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加上市场整体需求实际上在下降,主要依靠增购和换购。
从北京现代自身来说,通过去年的不断调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经营状况逐渐好转。去年连续5个月,市场份额都在增长。今年上半年销量超过12.3万辆,同比增长13%,在合资企业中增速较高。北京现代是合资品牌,且以燃油车为主,从市场整体来看,合资品牌份额在下滑,燃油车份额也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北京现代至少稳住了基盘。这主要得益于中韩双方对市场的重新认知、双方的努力合作、工作上的调整,以及“2025向新计划”。
根据“2025向新计划”,下一步,不管是燃油车还是电动汽车,全部都要转型。未来北京现代计划推出五六款电动汽车,同时考虑启用新的品牌。在全球,现代的电动汽车采用的是IONIQ品牌,在中国怎么做我们还在考虑,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方案。
未来北京现代所有的燃油车都要改为混动。目前,现代在纯电动车领域做得还不错,但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领域,包括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还有不足,这一块我们考虑和中国本土企业合作。产品规划方向现在基本上已经确定,到2025年左右会陆续落地。另外,我们计划到2025年,使所有产品都具备OTA功能。
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效率,我们内部过去一年已经在进行调整,包括组织机构、人员、流程的压缩;招聘年轻人,保证企业流动性;关闭外地工厂,更多精力用于技术、产品开发等。通过各种调整,销量、企业收益、效率等在不断提高。目前,北京现代的产能还有富余,从今年开始要把出口做起来,今年出口量会少一些,争取明年做到5万辆,后年做到10万辆。
电动汽车会与北汽合作,并结合韩国现代在电动化领域的一些优势。
辛宁:北京现代提出“向智电时代进军,向年轻后浪致敬”,未来的产品应该如何打动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
吴周涛:首先,90后客户属于重度互联网一代。互联网用户的特点是什么?是对手机、对所有软件都要求一键解决问题。未来,汽车也要按照这个思路吸引年轻消费者。例如,理想、特斯拉、小鹏等就大量使用智能化技术,方便快捷。
其次,是对产品场景化的定义。未来购车人群主要是增购和换购,这会与买第一辆车不同。买第一辆车主要看重质量、安全等因素,而买第二辆、第三辆车,可能更看重个性化场景,比如车辆要具备床、卡拉OK、家庭影院、会议室等功能。当然,成本可控是前提,价格太高也不行。
所以说,一是智能化,一定要便利;二是场景化的功能。过去定义产品是看级别、配置,而现在同样的车,基本的配置具备后,可能推出一款女士版,那就要体现一些女性的因素,而另一款是男士版或者说越野版,还有一款可能是家庭版,那就要体现相应的差异化特质。现在是这种定义方式,要有满足功能化的一些特点。这些可能都是年轻消费者对于车辆的需求和变化。
当然,关键还在于要在电动汽车上体现,有了电子电气架构,才能实现智能化的应用和场景化的定义。这些技术大家都有,就是有些人思维上转不过来,而且可能会冲击到现有的采购体系。我们不排斥任何一家供应商,但需要在规定的成本和期限内交货,这就需要本土供应。
总之,大的方向还是电动化、智能化,但在此前提下,如何做好产品的定义,符合年轻人的喜好,这很重要。
辛宁:前不久北京现代推出沐飒,打出了智能居家的概念,从中可以看到北京现代转型的一些成果。未来,北京现代在产品布局上还有什么考虑?
吴周涛:沐飒是ix35的新一代产品,定位于10万~15万元级别,是一款燃油车。目前,在15万元以下,2/3还是燃油车的客户。针对年轻家庭客户,这款车做了一些创新。首先,空间布局有3个分区,分别是为男主人准备的主驾区、配备化妆台的副驾区、适合孩童的后排生活区。智能化方面,这款车与百度合作,搭载百度智能网联系统4.0,还配备24项ADAS功能,包括辅助驾驶及一些智能化的应用。
从北京现代的发展来看,未来产品分为两条线。一是电动汽车,这方面会与北汽合作,并结合韩国现代本身在电动化领域的一些优势,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现代汽车在“三电”领域实力比较强,不足之处在于智能化和采购体系的本土化,也就是成本问题,这两方面打算与北汽合作。未来将推出4~5款电动汽车。
二是燃油车,未来是“1+2+3”的布局,也就是1款MPV、2款轿车、3款SUV。当然,这些车不再是纯燃油车,从2025年开始,逐步切换为混动车。
以上两条路线都在推进。今年是产品小年,明年会有两款产品推出,至于后年,燃油车加上电动汽车会有4款产品落地。此前为了控制成本,以及适应市场升级换代变化,北京现代优化掉了不少车型,未来将投放更多产品,对于企业的转型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我预测,未来至少40%的市场份额还是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可能会占到60%。
辛宁:如何看待中国市场未来的竞争格局?
吴周涛:过去20年,中国汽车产业主要是靠合资品牌推动起来的。正是有了外资、合资品牌,才促使中国自主品牌成长成熟,并开始逐步超越合资品牌。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关键在于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才能吸收先进的东西,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并把东西卖到国外去。汽车产业也一样。开放带来竞争,也带来共同进步。不要去区分中国品牌、外资品牌,对于消费者及市场来说,谁做得更好,就用谁的。希望中国市场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市场,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作为合资企业,未来在中国就是为了全球。过去是把全球的技术和产品引入中国,而下一步是立足中国,把全球的产品、竞争力做好。出口也是面向全球。今后,合资企业需要真正走向本土化,包括研发、采购、生产,以及品牌等都需要本土化。我希望,不管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造出更好的产品,通过产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
我预测,未来至少40%的市场份额还是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可能会占到60%。不过,中国市场上的汽车品牌实在太多了,这也是非正常的状态,未来不可能还有这么多的品牌存活。合资品牌方面,豪华品牌可能是奔驰、宝马、特斯拉等,中端品牌是大众、丰田、现代等。我认为未来大概是这样的竞争格局,当然,还要看下一步国家的政策导向。
还有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发展快,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增速高。现在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多补贴政策,而燃油车没有补贴政策。过去国家要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所以给予补贴,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到了30%以上,是否要继续扶持?我认为需要扶持的可能不只是新能源汽车,而是整个产业。当然,我们也在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标签: